文章详情

复盘五年大数据,酒业未来怎么走

04-09     浏览量:29

  7月16日,中国酒业协会在京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并发布2015-2019年中国酒业发展相关数据。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了437家,利润水平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累计增长679.5亿元,增幅达72.6%,单位产品利润增幅高达132.0%。

  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表示,2015-2019年是中国酒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大繁荣大发展的五年。

  不过,在看过上述繁荣数据之后,目光回到今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1-5月,全国酿酒行业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88.98亿元,同比下降7.25%。业内外人士普遍预判,由于可能存在动销困难,今年5-6月份,国内白酒企业增长仍承担较大压力。 

  ▲2015-2019年中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

  1

  2015-2019:产量在减,效益在增

  会上,王延才介绍,经历2012年以来长达三年的深度调整期后,2015-2019年,中国酿酒产业发展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具体呈现出以下变化。

  首先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锐减。截至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量为2021家,相比五年前减少了437家。尤其是从2017年以来,减少速度明显加快,体现出酒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业内人士预测,受疫情的持续性影响,2020年的规模酒企数量下滑、亏损面扩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区域酒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将愈加艰难。

  其次,近年来,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喝好酒的消费理念逐渐形成,同时受制于产能影响,企业总产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9年相比2015年减少了1686.3万千升,降幅为25.6%。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好酒的稀缺性,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再次,数据显示,五年来产品销售收入总体上减少184亿元,降幅2.3%。其中在2017年触底回升,出现V字反转。但是,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却基本显示出逐年增长的现象(仅2016年出现下降),五年累计增幅31.3%,说明酒类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最后,虽然产品销售收入减少了184亿元,但利润水平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累计增长679.5亿元,增幅达72.6%,单位产品利润增幅高达132.0%。这也说明,酒业发展已经由量变向质变转变,间接体现出的是消费者“喝少一点儿,喝好一点儿”的消费诉求。

  另外,具体到行业和产业来看,五年来,亦呈现出诸多惊喜。

  茅台、五粮液迈进千亿营收规模,引领白酒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啤酒产业不断升级,高端啤酒年销售额增速超过30%;葡萄酒产业稳步发展,品质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产区建设初见成效;黄酒产业发展提速,局限性消费正在打破,营养、风味、舒适度持续改善,正在向高端化、年轻化的高质量方向快速发展。

  股市方面,2016年以来,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白酒股集体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力。即便是进入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多个行业板块出现下滑,但白酒股却强势上行,一再刷新股价与市值纪录,茅台进入万亿时代。

  产业方面,茅台不老酒、五粮液生态酒、泸州老窖养生酒、洋河双沟莜清酒、汾酒玫瑰酒、古井贡亳菊酒,追求安全和健康,赢得了消费者认可。酒精产业循环发展,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成熟发展,可循环、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表率。

  总体上看,制造体系更加精细、管理体系更加全面、社会责任体系更加有力、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正如第五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所说:“2015-2019年是中国酒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大繁荣大发展的五年。”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向王延才颁发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聘书

  2

  当下:竞争加剧,更考验实力

  时间来到2020年,新冠疫情给极速发展的各行各业猛踩了一脚刹车。

  虽然年已过半,疫情带来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且需要较长时间去化解。数据显示,2020年1-5月,全国酿酒行业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88.98亿元,同比下降7.25%。在消费端,尽管相比3-4月份,5-6月份有所好转,但“报复性消费”却并未如约而至,市场消费表现和行业期望存在着巨大落差。不少名酒企业纷纷表示,将于下半年着力提升业绩水平,以保证年度目标的实现。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在下半年的传统消费旺季,“马太效应”会导致白酒企业分化加剧,基础好的产品会表现得更好,而基础薄弱的产品则会面临更加尴尬的境地,甚至有80%的地产酒会被淘汰出局。

  如何应对被打乱的市场节奏,是企业在2020年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疫情让酒业营销变革的时间提前,以线上销售、抖音带货等为形式的数字化渠道逐渐兴起,有人在观望,有人已经开始试水。

  不过,尽管疫情新形势下,对酒业短期带来了影响,但普遍认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集中化发展、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但这对酒企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了“增量扩容”和“存量博弈”两个历史阶段后,白酒行业早已经进入“缩量分化”阶段。一线名酒企业进行“拼抢战”,省酒企业开展“保卫战”,地产酒企业则展开“保命战”。在此背景下,依托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们的不二选择。

  疫情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消费者饮用健康酒的意识进一步提高。食品健康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问题,永远是悬在酒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马成良介绍,2019年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检了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9个品种,在1300.05万批次中检出不合格样品271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7.99%,其中白酒的合格率为98.21%。

  白酒塑化剂风险,黄酒氨基甲酸乙酯风险,带给行业的阵痛仍在,无论何时,在规模和效益背后,质量安全都是不容忽视的核心。

  3

  未来五年:行业往哪儿走?

  有人说,2020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不管这样的论调是否显得太过悲观,但行稳致远、创新求变,仍将是未来发展的基调之一。

  行到半山须努力,欲登绝顶莫辞劳。未来五年怎么走,行业当有更多思考。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他表示,新的一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会,任重道远。“后疫情时代中国酒业要认清市场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努力构建新的产业生态。认清标准体系、社会责任体系、文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人才体系构建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明确产业发展方位。”

  宋书玉还从九个方面,介绍了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构想,包括构建和完善产业协会职能;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文化表达;以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标准建设引领产业品质升级;实施中国酒业教育计划;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产业美誉;打造名优产区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品牌价值;国际、国内市场双驱动。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冲击下,中国酒业克服挑战,稳步复苏,用“殊为不易”来评价,实属贴切。与此同时,竞争加剧、持续承压,酒业面临客观形势,但基本面有利、主动权在握、机遇点显现,酒行业有足够的理由,去期待和创造下一个更好的五年。

  文章来源:云酒头条订阅号

相关推荐